易鑫车抵贷客户服务电话
2024-03-13 15:21:00
易鑫车抵贷客户服务电话客服电话:00861-36086-18085 二线电话:00861-36086-18085 处理,协商还款,提前还款各方面问题等相关问题–用心服务,解决客户问题,真诚沟通,热情,耐心,敬业。业务办理、允许线下还款、投诉、查询、认证、账户激活、投诉、信用评价等相关业务。自-业务处理:结清、、不自动扣款信用评价等相关业务。
杨浦社区蒸腾起的民生“热气”,让“家门口”“春色”宜人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内,补办社保卡的老人有“眼明手快”的工作人员在旁协助,很快就走完了流程;“咦?这里和以前不一样了”,居民家门口新添“共享空间”,可以是“怀旧舞台”,也可以是公益慈善平台,它的未来等待着大家的探索;独居老人三天没有外出,社区关爱员和志愿者赶紧上门探望,看见老人的笑脸,他们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菜场里,春菜的“先头部队”已经“着陆”,平价菜自营积极推进,将为更多居民送上“春之味”……
社区蒸腾起的民生“热气”,让“家门口”“春色”宜人。人民城市新实践,杨浦如何让社区“四季如春”?
家门口的政务服务“搭载”强大的“适老心”,稳稳地送出“数字便利”
如今,“一网通办”的便利,让很多居民尝到了办事无需奔波的“甜头”。比如,补办社保卡,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自助机器上即可操作完成,然而,当“老龄化”遇上“数字化”,家门口的政务服务能否将这样的便利稳稳地送到老年人的手中?
近日,记者一进五角场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大门,就遇到了前来办理业务的洪阿婆。因为社保卡丢失、又不了解办理流程,老人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有“眼明手快”的工作人员在旁协助,很快就补办完成,洪阿婆连声道谢。

记者了解到,五角场街道辖区60岁以上户籍人口有3.6万余人,五角场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日均接待受理量27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80余人,占比达66%,也就是说中心每接待10人,其中约7人是老年人,基本以办理长护险、医保、敬老卡等业务为高频事项。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是集中为居民群众提供个人政务服务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因为离居民最近,“家门口的政务服务”贴不贴心,考量的不仅仅是硬件。“硬件的‘适老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一颗强大的‘适老心’。”一名工作人员说。
临近中午,中心的前台组组长龚叶萍接待了一位居民,这位居民前来为接受手术的儿媳妇办理医保救困认定。因她的儿媳妇未开通城保,且已领完失业金,一时间还无法使用医保。于是,龚叶萍转变思路,指导其参保居民医保,当场交完材料,3月1日就能开通,且不影响医保的后续使用。

据介绍,今年春节期间,五角场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窗口不打烊,提供延时服务,方便居民办事。同时,作为杨浦唯一的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试点街道,五角场街道助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和数据互通共享,让跨省办事不再是难题,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向纵深发展。
五角场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宋文表示,2024年,中心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效能、拓宽服务覆盖面,构建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区远程帮办的完整服务体系。
可以是“怀旧舞台”,也可以是公益慈善平台……家门口的“共享新空间”,等待着大家的积极探索
“可以将这里打造成为便民睦邻的复合空间,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方便。”居民们的意见建议,成了居委会干部几个月以来的努力方向。
“咦?这里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来这里是空荡荡的,现在多了一排黄色小亭子”……最近,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二号门对面出现的社区“新地标”,成了定海居民的热点话题。

居民热议的“新地标”,位于裕康里附近,名为“孚光里”。2月23日,这里热闹非凡,“汇聚民智裕康里 多元共治滨江厅”暨庆元宵联谊活动中,平凉路第三小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的小朋友们身着汉服,诉说着对“孚光里”的祝福,家长们纷纷拿出手机定格美好瞬间。“孩子生活、学习都在杨浦,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让他进一步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更加深入地认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社区是城市的“最小单元”,如何引导、鼓励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同时实现社区治理与城市更新“美美与共”,一直是定海路街道思考的课题。

家、校、社的创新联动,就此“发芽”。“孚光里”这个名字是家住定海路社区的六年级学生张文昕所取。“主要构思源于《周易》,‘有孚,光亨’,意为‘心怀诚信,光明磊落’。当时街道向辖区居民征集名字,我就把这个报了上去,知道被采用的那一刻,我们全家都非常激动。”她笑着说。
“孚光里”的诞生,其实是“变废为宝”的过程。在此期间,居委会、各年龄段居民代表、社会组织、施工单位,一起开会讨论了数次。社区小朋友们更是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成为“小小规划师”……居民眼前的这排“黄色小亭子”是核酸采样亭改造与3D打印技术结合的产物。

这个家门口“共享新空间”的未来,等待着大家的积极探索。定海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既可以成为“怀旧舞台”,也可以是公益慈善平台……后续还计划引入睦邻中心(点)、医院、社会组织、公益基金会等力量,探索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敲开独居老人的门,室内暖暖的,他们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詹阿婆今年83岁,常年独居。近期上海降温,她有三天没有外出。“詹阿婆,我们来了。新年好!”上午10点半,国和路611弄小区内,社区关爱员田爱玲和三位应急志愿服务队队员敲开了詹阿婆的房门,看见老人的笑脸,室内也是暖暖的,他们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小田和我很熟悉了,我们很要好,就像好朋友一样。这些志愿者上门,我也很感激。”詹阿婆高兴地说,“平时有什么事,社区总是很关照我,经常给我打电话,提醒我注意安全。我心里很开心,大家都没有忘记我。”
田爱玲这份关爱员的工作,已经干了十余年,目前负责6位80岁以上独居老人。不时打个电话问候,隔几天就上门看看,与老人们聊聊家常,已成为她的习惯。“我对老人们好,老人们对我也亲。每隔两三天,我都要一个个上门看望,和他们打个招呼。多多上门、多多关注总没错。”

穿着“黄马甲”,和詹阿婆“热聊”的是瞿金城,与另外两位“黄马甲”一样,都来自社区应急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是国和路第一居委会“大拇指”文明宣导队的一个分支,由16名志愿者组成,大多数是退休居民,他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社区最需要的地方。
“平时窗户都要关紧,尤其到了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检查一遍,万一漏风,人容易着凉……”查看空调使用情况后,田爱玲和志愿者们又仔细检查了詹阿婆的门窗是否关得严实……这只是他们工作日常的一个微小片段。

“我们的职责,就是一呼百应。关爱老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平时如果看到老人独自爬楼梯爬不动,我们都会上前搀扶。只要居委会发一个通知,我们马上就能到位,处理社区里的大事小情。”瞿金城说。
春菜“先头部队”,在居民的菜篮子“着陆”
近日,市民刘先生一进阳普国和菜市场,就被入口蔬菜摊位上鲜嫩水灵的红苋菜吸引了目光,当即买了一把。他想给孩子们做一道上汤苋菜,“把皮蛋、姜蒜等配料炒一炒,再放进苋菜一起翻炒,倒清水烧开,就可以了。苋菜很好做,和皮蛋更是绝配,老人孩子都爱吃,鲜是鲜得来!”

苋菜被称为“长寿菜”“春碧蒿”,属于春夏蔬菜的“先头部队”,是上海人春季餐桌上的“宠儿”。不少人儿时就有以红苋菜拌饭的习惯,粉红色的汤汁带有独特的香味,清新爽口,营养丰富,不论清炒、凉拌还是入汤,都很鲜美,堪称下饭“神器”。
摊主介绍,当前市场上的红苋菜多产自上海南汇、青浦等地,叶片嫩绿,经脉呈紫红色,因为刚上市不久,产量较小,所以价格较高,单斤售价15元左右。“再过一个月,基本就会降到8-10元一斤,到了夏天产量更大,每斤基本只要4-6元。”

除了苋菜,菜场“报春的先头部队”里还有杭茄。长条的杭茄单斤售价12元,相较春节期间15元的单价有小幅回落。摊主告诉记者,杭茄正值上市初期,做法多样,葱油、红烧、清炒皆可,还可做成肉末茄子,深受上海市民喜爱。
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近,一系列“春菜”将陆续上市,为市民餐桌送上清新鲜嫩的“春之味”。

阳普菜市场公司介绍,为了更好满足市民需求,阳普菜市场正在积极推进平价菜自营模式,全区已有10家菜市场引进自营平价菜。预计今年3月,杨浦还将有7家菜市场实现平价菜自营,让更多居民的菜篮子“装满实惠”。
来源:上海杨浦